
隨著時代的發展,審美觀念的不斷改變,人們對“美”的標準也在被一次又一次重新定義。不少人選擇醫美整形,成就更美的自己。
但在十幾年前,在那個手術技術和審美環境都不夠成熟的年代,許多求美者卻不慎踩坑,深陷“美麗陷阱”的折磨。
小“V”臉變小“歪”臉?
時間拉回十幾年前,三十歲出頭的王女士正處在最愛美的年紀,彼時風靡的“小V臉”讓她被容貌焦慮困擾,最終下定決心要通過整形改變。
在朋友的介紹下,她來到一家小醫院做外板剔除和下頜角切除手術,希望能收獲一個更美麗的自己。但“下頜角切除術”作為風險高、過程復雜、難度大的四級手術,對手術資源、術者技術資質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手術結果不如預期,王女士的下頜骨被磨掉得過多,皮膚失去了骨的支撐逐漸出現下垂。
但更要命的是,兩側磨掉的骨量不同,不但沒有得到想要的“小V臉”,反而成了“小歪臉”,甚至還因此影響到了正常張口。
受限于當時的條件,一直沒能做成修復的王女士,在這之后的十多年里,始終被陰影籠罩,追悔莫及,陷入了深深的抑郁情緒里,下頜骨的修復成了她的心病。
但幸好在在漫長的等待和尋醫中,事情還是有了轉機。
王女士獲悉,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的楊斌主任多年來專攻顱頜面整形外科,擅長各種顱頜面畸形的修復整形。抱著最后的希望,她預約到了楊斌主任的面診。
術前
修補材料怎么選?
目前在整形外科的應用中,常見的下頜骨修補材料一般為硅膠、膨體以及人工骨(曼特波)。
但硅膠材料質地較軟,其支撐力有限,且由于下頜骨處在咬肌區域,動度較大,使用硅膠材料用于下頜骨修補時無法很好地固定,就極易出現假體移位等問題。
而膨體材料與人工骨需要術中根據缺損位置進行現場雕刻,但切割過的下頜緣往往會存在一些小骨贅,現場雕刻的假體很難與骨面形成完美貼合,且對術后的形狀外觀效果無法完全掌控。
在經過面診及充分溝通后,王女士了解到了關于新材料PEEK在應用于顱頜面修補時具有可個體化定制的特點,假體的寬窄、高低、形狀都可控,能夠完美還原流暢輪廓,她表示出了想要嘗試的想法。
楊斌主任及其團隊針對王女士的個人情況進行了詳盡科學的診斷評估,為她設計了一套詳細的PEEK骨板修復方案,安排三維重建,并根據她缺損的下頜骨形態,進行精準的PEEK骨板三維塑形設計制作。
這次手術中下頜骨修補所采用的PEEK材料正是來自于邁普醫學出品的賽盧?顱頜面修補系統。賽盧?PEEK材料不僅能夠廣泛應用于神經外科領域中的顱骨缺損修補術,在整形外科中也有著突出的表現,能夠適用于額頭、眉弓、眶下緣、鼻基底、下頦以及面部輪廓修復等不規則骨的重建。
輪廓修復魔法“顯靈”
在歷經河南到北京近十次的往返溝通,王女士終于完成下頜骨的修復手術。手術中,楊斌主任團隊將三維塑形PEEK板與缺損部位完美契合,“無縫連接”,并使用鈦釘固定,完好修復了王女士缺損的下頜骨。
術后
對于此次術后效果王女士十分滿意。得益于外科手術技術與修補材料的發展,讓她還能有機會體驗到修復的“魔法”,在恢復了流暢的輪廓后,壓在她心頭十余年的陰霾也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了。